
足球是11人運動,馬勒當拿出現,改寫了足球的歷史,一人之力改變球隊命運。野性、瘋狂,將人類原始力量表露無遺,這位一代天才,一生充滿傳奇。
1978的遺憾
出生於貧民區家庭的馬勒當拿,是典型以足球改奱生命梯階的球員。他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街頭足球的味道。原始力量、詐騙、獨食、高超的個人技巧、一腳改變球隊命運的能力,每一個世代踢街波,總有這一個又獨食又好扭的球員,但能夠又獨食又好扭,並且取得世界盃冠軍的人,就只有馬勒當拿。
在小阿根廷人(80年代足球世界譯法)成名的馬勒當拿,很早就揚名南美。1978年世界盃決賽週,文諾迪認為馬勒當拿太年輕,在22人決選名單中,剔除馬勒當拿,這個決定令舉國震驚,可是甘巴斯在最後階段的出色演出,協助阿根廷以主辦國身份,首奪世界盃冠軍。1978年世界盃缺陣,令馬勒當拿為之氣結。1979年第二屆世青盃決賽,馬勒當拿技驚四座。決賽對蘇聯在底線後腳傳球,成為後世足球的典範,不少球星都模仿學習。
現身大球場
1982年,馬勒當拿與小保加東來香港,與精工在大球場進行友誼賽。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先父與小弟一定不會放過,當然我們入場除了因為想看馬勒當拿,最重要是看胡國雄能與世界級球王比併。精工還請來了轟炸機武勒助拳,雖然武勒不復當年勇,有幸在現場看過馬勒當拿,就知道甚麼是世界級球員。還記得他有一記射門沒有太多助跑,射中門楣之聲響遍整個大球場,這記清脆的中楣聲,就只有觀看寶路華練習時,張子岱訓練陳雲岳時出現過。還記得一生支持巴西的父親,在場也說一句:「他一生人未見過有球員擁有像馬勒當拿的速度以及技術,他身上每一個部份都可以踢足球。」驀然回首,已是接近40年的事,香港的70後球迷是多麼的幸福。
真實的足球員
過去年代,馬勒當拿經常被批評插水、詐死………,是的,他的確是一個很討厭的對手,也是最難應付的球員。可是他詐死的時間多,還是被踢的時間多?當你被畢爾包屠夫踢斷腳後,有甚麼方法可以保護自己,尤其是你只有五呎六吋高。批評馬勒當拿之餘,他後天的努力,也不容忽視。他加盟巴塞隆拿時,只是一個瘦弱的年青球員,到效力七季拿玻里後,變成一個猶如尼克真大王一樣,四平八穩踢極唔跌的怪物。
當我們批評他「上帝之手」如何卑劣,我實在告訴大家,很多教練,包括香港的知名教頭,在教球員時,都會引用此球詢問球員,在場上遇到這情況,會出術還是公平競技?如果你以為答公平競技行先,教練會起用你作正選,哪就大錯特錯。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教練會教你一定要有馬勒當拿的意識,第一時間用手拍入,這就是比賽。在VAR出現前,這是犯規不傷人的出術,詐騙就是足球的一部份,我們踢街波,有士把拿阿伯踢你腳,有手腳並用的紋身佬打茅波,在龍蛇混集的球場,第一樣學懂並不是踢波,而是如何保護自己,馬勒當拿就是擁有這樣街頭智慧的天才。套用網友LAWRENCE HOR的網上留言,是非常適合形容馬勒當拿:「你可以否定他的球品,不能否定他的球技。」
超時代的真正巨星
胡國雄在世時曾經說過,誰人能夠踢出超時代足球的人,就是該時代的球王,比利與馬勒當拿都是能夠踢出超時代足球的一代球王。很多人都會談論馬勒當拿獨食、好扭,以及在1986年世界盃對英格蘭、比利時如何驚世駭俗地射入世紀金球,可是他在壓力下的傳送功力,是令人又愛又恨。說真點,從他出道到收山,我也非常不喜歡這位天才,又不得不承認,他不單是一個天才,同時是80年代最能看通戰局的人。
經歷1982年世界盃被意大利粗暴攔截落敗後,馬勒當拿學懂了如何掌握世界足球節奏。1986年再遇意大利,他全場機會不多,但是只走甩他一次,就挑射入網,替球隊取回重要一球打和1:1。1986年對西德的決賽,西德派出了馬圖斯凍結他,比賽不久後,他發覺難越雷池,便留在中場作指揮官,讓貝魯齊加後上攻擊,結果他打亂了西德的部署。下半場55分鐘落後兩球的西德,放棄凍結馬勒當拿,憑兩記死球追成2:2平手。但開心不夠五分鐘,馬勒當拿在中圈被四個西德球員包圍下,放出一記致命直線,讓貝魯齊加射入關鍵一球,協助阿根廷8年內第二度捧走世界盃。
這屆世界盃後,他成為舉世無可爭議的80年代球王。1990年世界盃,阿根廷基本上的實力打入16強已算幸運,對巴西他重現1986年決賽的傳送妙技,一腳妙傳肯尼基亞入球,以1:0淘汰巴西。在壓力下的比賽有清晰的頭腦,以及發揮街頭足球的技術,這就是球王的風範。1990年決賽在多名球員停賽,以及最終9人應戰下,以0:1飲恨,馬勒當拿的足球生涯高峰,亦從此落幕。
在球場外,馬勒當拿的確是一個不值得學習的壞人。吸毒、婚外情、聲色犬馬的生活,就像過去很多球星一樣,離開球場便迷失方向。他不像告魯夫,能發展出影響後世的戰術。他不像比利,可以成為國際足協的親善大使。不過,就算索夫在意大利如何出色,同樣效力過拿玻里,馬勒當拿的名字在拿不勒斯人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同日而喻。拿玻里兩度取得意甲冠軍,都是馬勒當拿在陣,這次他辭世全國哀悼三天,猶如總統級別的規格。一個如此多壞習慣的天才,仍然深受國民愛戴,他的魅力以及感染力,絕對是不用置疑。
千禧年代初在有線電視工作時,曾參與2006年世界盃的製作,球齡較長的球迷一定記得,當屆有線製作的《世界盃啟示錄》節目,由杜汶澤主持。還記得當年與杜汶澤共事時,他很堅持以馬勒當拿形象主打,他笑言自己與馬勒當拿一樣,又矮又有計,結果拍攝了15集與眾不同的前奏節目,到嘉年華會時,他每次出場都會用以下的開場白來形容馬勒當拿,他認為馬勒當拿代表了世界盃,當年這句對白,我總覺得杜汶澤是有點狂傲,年紀大了再咀嚼這句對白,方能領會杜汶澤的代入感。如果說只有守門員才能明白守門員,相信只有努力的天才方能理解天才的努力。
當今世上,地上最強,捨我其誰,馬勒當拿!(杜汶澤,2006世界盃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