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楊與荷頓之間的口水戰大概不用再多講。如果比較民綷的說,荷頓的說話就像《葉問2》裏面的鬼佬把洪金寶打趴以後還要「串串貢」一樣,但實際的感覺卻不見得大家對孫楊很同情,甚至是有點幸災樂禍,這也許和過去幾年孫楊的態度「很囂屎」有關係吧。
我不期然想起熊倪與盧根尼斯。
年紀小一點的朋友也許完全沒有聽過這兩個名字,因為那已經是一九八八年的事情了。
那時候跳水的世界冠軍叫盧根尼斯,直至中國隊出現之前他可說毫無敵手, 也有「跳水王子」的稱號。 1984年奧運的中國跳水隊經驗上還不足以威脅美國,但到了一九八八年的漢城奧運,當時15歲的熊倪在3米彈板和十米高台向盧根尼斯步步進逼,在我們看來,盧根尼斯應付得非常吃力。尤其是在 3米彈板,熊倪在每一跳都緊緊咬著盧根尼斯不放。猶記得當時小時候在電視前看著直播,看著盧根尼斯在其中一跳失手,後腦撞到跳板,相反熊倪的一跳依然完美,那時候我們都認為盧根尼斯一定會輸,豈料出來的分數竟然意料之外地高,盧根尼斯就這樣以些微之差力壓熊倪衛冕冠軍。
Greg Louganis Hit His Head
這場比賽印像很深。因為比賽之後電視評述和觀眾都非常氣憤,都覺得比賽不公正(撻落水都赢!?)。之後翌日回到學校和同學們都一起說得咬牙切齒,替中國隊不值,覺得有一天中國隊一定要變得更強去一雪前恥。那時候真是「我們的中國隊」:中國隊的榮耀就是我們的榮耀。而每當有女排和體操的比賽,人人都會全家坐定定在電視前為中國隊加油打氣的。
說起來我也想不出在什麼時候我們對中國隊的歸屬感差了那麼多,08京奧時好像都還好,急劇地變壞應該就是這幾年吧。現在看中國隊就像看著亞洲其他國家隊一樣,「最多」感覺親切,但卻一定不再有勝負與共的感覺。而上一次自己看比賽看得熱血賁張的時候,竟已經變成了是世界盃足球外圍賽的香港隊對中國隊。
那天晚上叫得最響的口號除了「We are Hong Kong」之外,就是「中國 ― XX!」了(XX 不是「加油」)。
到孫楊失落金牌,坦白說,我為了終於有人可以「教訓」他的囂張而高興。到中國網民說要抵制澳洲產品,例如奶粉的時候,我甚至還打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