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體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24

敢問國際足協,甚麼是政治?

$
0
0

卡卡不可再在比賽期間露出這件內衣了。

政治與足球,甚至政治與體育,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筆者認為原因有幾點,每場比賽都有勝負,有勝負就有對立,當兩個國家或民族比賽,就代表國家或民族之間要分高下。雖然當權者會賦予體育和平的任務,但兩隊交鋒,其實就是一場訂明遊戲規則、沒有傷亡但要分勝負的戰爭。

其次是影響力,有比賽就有觀眾,在大型賽事中,觀眾數以萬計,若加上電視轉播,被運動比賽影響的人更不勝其數。當上萬人聚在一個球場之中,自然是一件群眾事件。無論是正面態度,還是負面情緒,無論是價值觀,還是政治、宗教的立場,都很容易在聚集的人群中散播開去。

再者,從古至今,不知多少政權及政治人物都透過體育運動以上兩點的特徵,去達成一些政治目的。由希特拉、墨索里尼要透過體育去宣揚極右思想,到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運動長期在魯營球場出現,再到現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爭住申辦體育大賽,去加強國家的軟實力,體育在本質上及歷史上都與政治拉上關係。

不過,坐在金字塔上最頂尖、負責管理體育的人,卻貌似三令五申,要把體育與政治分離。國際足協主席白禮達說過:「足球不應用來散播政治訊息。」歐洲足協主席柏天尼則說:「足球團結人心,我們的比賽不應夾雜任何政治。」老實講,一件可以團結人心的事,很難與政治無關。

為了將足球及政治分隔開,國際足協近年都花了很大的努力,例如立例不准球員在比賽期間脫去球衣,後來再修訂款例,連把球衣笠過頭都不准。這條例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避免球員著涼而設,國際足協想一勞永逸地,不准球員展示寫上標語或圖案的內衣。

在另外的球員裝備條例中都訂明,球員不得對外展露任何與商業、政治及宗教有關的訊息,所以賓特拿露出有贊助商名字的底褲邊、卡卡穿上「我愛耶穌」的內衣、英格蘭想在球衣上加罌粟花,悼念英勇戰死的軍人,國際足協都說不准;其中英格蘭這個案例簡直令英國震怒,首相都表達不滿,國際足協才肯讓步。

2011年11月11日,這是一年一度的陣亡將士紀念日,也是英格蘭對西班牙的國家隊比賽。英格蘭希望可以在球衣上加上罌粟花,以作悼念。國際足協以避免任何政治符號出現在球場上為理由,拒絕了英格蘭的要求。全英震驚,首相卡梅倫及威廉王子都寫信向白禮達投訴。幾經交涉,國際足協同意英格蘭在黑色臂章上加上罌粟花。

原本英格蘭想將罌粟放在心口,最後只能放在臂章。

過去十多年,伊斯蘭國家都爭取女性可以戴上頭巾作賽,從而令女性可以在符合符伊斯蘭法例之下參與足球。國際足協禁完又准,准完又禁,球場上用的頭巾改完又改,沒完沒了。據報,國際足協其中一個不准球員戴頭巾的理由是,這種服裝是代表伊斯蘭,是宗教服飾。最終,在男女平等這個更公義的原因下,加上前國際足協副主席阿里王子的全力爭取,國際足協在去年正式批准了。

伊朗女足終於可以參加比賽。

國際足協反對球員將任何商業、政治及宗教訊息帶入場,正確的說法是,反對那些未經他們審查及批准的訊息才對。首先,國際足協怎會反對商業訊息!整個球場都是廣告板及贊助商,所以他們只是反對那些未經批准的商業訊息。正如在電視台劇集,贊助商的產品不斷出現在鏡頭前,至於那些道具汽水就用紙緊緊包裹住,不准露出品牌,道理是一模一樣。

至於政治及宗教訊息,情況都類似,但更複雜,複雜在於定義。正如以上英格蘭及頭巾的例子,究竟政治及宗教訊息應該如何劃界呢?悼念一次世界大戰的罌粟花是政治,但經卡梅倫說一說,又不是政治了。伊斯蘭女性戴頭巾踢波,又究竟跟宗教有沒有關係呢?其實,墨西哥球星查維亞靴南迪斯在比賽前跪地祈禱,他又有沒有表達宗教訊息呢?

小豆是否在散佈宗教訊息呢?

除了規限球員,國際足協還對球迷作出規限。根據《國際足協紀律章程第67條》指,若果球迷在球場上作出不當行為,足總及球會或遭懲罰。在條例的第3節,有講到何為不當行為,包括暴力行徑、縱火、掟雜物、展示侮辱性或政治性的標語、發出侮辱性的說話或聲音以及闖入比賽場地。

看來,球迷比球員幸福一點,他們可以在球場表達宗教訊息,但他們仍然不可以攜帶政治標語入場。問題又來了,何謂政治標語?在前年的東亞盃,南韓對日本的比賽,有南韓球迷帶了一張標語入場,那是「一個忘記歷史的國家絕不會有未來」,結果惹來日本投訴,稱這是政治性標語。

至於最爭議性的案例在歐洲,去年,有班球迷在些路迪主場比賽中,展示巴勒斯坦的旗幟,結果些路迪被罰款。不但是些路迪,聖莊士東都因此被罰過。據歐洲足協的道德紀律委員會稱,巴勒斯坦的旗幟屬於政治標誌,因為巴勒斯坦跟以色列正持續衝突。

有些路迪球迷帶巴勒斯坦國旗入場,結果令些路迪被罰。

有記者去信歐洲足協,要求更多的解釋,例如除巴勒斯坦旗外,還有甚麼國旗不准攜帶入場、是否待衝突結束後才可帶、衝突另一方以色列的旗又准不准帶入場呢?歐洲足協是沒有回覆的。也難怪,這3條問題,怎樣答都出問題,避而不談確實是最好的方法。

與其等人罰,有些足總都會先自我審查,限制球迷帶入場的標語。去年,挪威主場友賽俄羅斯,有球迷團體希望帶支持烏克蘭及同性戀的標語入場抗議,挪威足總基本上否決了這些要求,至多准球迷穿彩虹衣及帶細小的彩虹旗入場。

香港將會在下個月主場對中國,香港足總主席梁孔德亦表明,會檢查球迷所帶的標語,任何與政治有關的,都不可帶入場,以符合《國際足協紀律章程第67條》的規定。香港足總日前已被國際足協處罰,在上月對卡塔爾時違反了《國際足協紀律章程第67條》。

香港足總的聲明。

國際足協指,就「香港球迷噓中國國歌」及「有香港球迷故意向球場投擲雜物」兩項不當行為罰了香港足總5000瑞士法郎。投擲雜物,的確不對,但噓國歌的執法理據,卻令人存疑。在《國際足協紀律章程第67條》的第3節中,不當行為入面是沒有包括噓國歌的。

在第3節中,標明了甚麼是不當行為,例如不可展示侮辱性及政治性標語,不可發出侮辱性的聲音及說話。那麼……即是球迷可以發出政治性的說話?

跟噓國歌最近似的一項是發出侮辱性的說話或聲音,但假如噓聲都是屬於侮辱性的話,影響就大了。噓聲及掌聲,基本上是每場比賽都會出現的聲音,若果朗尼下場炒飛機,球迷狂噓,這是否侮辱呢?國際足協應否作出懲罰呢?在國際球壇,噓國歌不是新鮮事,在去年蘇格蘭對英格蘭的友賽,蘇格蘭球迷亦狂噓英國國歌,但國際足協沒有追究,究竟國際足協的執法標準是甚麼呢?

今年的西班牙盃決賽,巴塞隆拿對畢爾包,一隊代表加泰隆尼亞,一隊代表巴斯克,兩個地區都一直尋獨立。在決賽前,西班牙國歌奏起,兩隊球迷狂噓,兩間球會被罰,但處罰的並非國際足協,而是西班牙當局。這是西班牙的國內比賽,是西班牙的內部事務,這個做法都很合理。

國際足協千方百計阻止球員、球迷這些基層人物將政治帶入球場,但引發起更多定義上的爭議,何謂政治,何謂宗教,「我是香港人」是否政治標語,「我不是中國人」又是否政治標語呢?在歐洲難民潮中,歐洲球迷、球員及球會紛紛亮出歡迎難民的標語,但歡迎難民其實都是一種政治取態,假如有人在溫布萊掛起一道反對難民的標語,又會有甚麼後果呢?

大家覺得這張標語是否含政治性呢?

支持歐洲國家收容難民不是政治,但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就是政治,究竟甚麼是政治,甚麼不是?抑或是,國際足協認同的政治立場就不是政治,可以帶進球場,不認同的政治立場就被視為搞亂體育運動的洪水猛獸呢?

參考資料:
FIFA and the Lifting of the Ban on the Hijab
FIFA Disciplinary Code
佩戴罌粟花背後的故事
中港大戰:11月在港大賽嚴禁政治標語入場
Japan to file complaint against South Korea for political banner at East Asian Cup match
Dispatches: Who Will Show FIFA the Red Card on Hong Kong?
Norway’s FA bans Russia gay rights protest
‘Provocative political symbol’ — UEFA fines clubs when fans fly Palestinian flags
Football h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help Europe's refugee crisis

原文刊在此
足球群英傳 Facebook 專頁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2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